张连印,男,汉族,山西左云人,194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他入伍40年,在党的培养下,从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放牛娃,成长为军队高级干部,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退休后,他毅然回到家乡,18年里带领团队共植树1.8万余亩、200多万株,为家乡生态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不图名不图利,为了造林倾尽积蓄,将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给了集体。他身体力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宣讲党的光辉历史,面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开展党史教育,受到当地群众高度赞誉,被誉为“新时代的甘祖昌”“穿军装的杨善洲”。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军先进退休干部”。
张连印同志是初心使命的真挚坚守者、“两山论”的生动践行者、革命传统的模范传承者。他信仰如炬、初心如磐,卸甲不移志、退休不褪色,为党的事业拼搏不息、奋斗不止;他少小离家、落叶归根,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与百姓心手相牵,坚持奋斗在绿化荒山、防风固沙的“新战场”;他退休后脱下军装换农装,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始终保持艰苦朴素作风,模范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作出了光辉榜样。为宣传褒扬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张连印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部队官兵,向党的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在新的奋斗征程上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初心映照荒山绿
——“绿化将军”张连印18年植树205万株
深秋时节,层林尽染。十里河畔,长城脚下,一排排的樟子松、油松、云杉,笔直地矗立在大地上,像整齐列队的战士,把万亩荒山荒坡装点成了林海。
“我从部队退休18年了,回到家乡最大的事情就是种了这些树。每一棵树都是生态环境的一名‘卫士’,千万棵树就是一个绿色的屏障。”在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的家里,张连印坐在陈旧的沙发上,用大同话兴奋地讲起了那片林海。
张连印今年76岁,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军衔,光荣在党56年。2003年3月,他从领导岗位退休后,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回到家乡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义务植树造林,自觉扛起带领乡亲们改变家乡恶劣环境的责任。他一干就是18年,绿化荒山荒坡1.8万余亩,共植树205万株,被人们誉为“绿化将军”“新时代的甘祖昌”。
乡亲养活 部队成才
“张连印从小过着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的日子,他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长大成人的。”10月8日,张家场村村民们说。
1945年1月,张连印出生于张家场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4岁父亲去世,6岁母亲改嫁,从小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在众乡亲的帮助下,读书到初二年级,因爷爷病重回家照顾,办理了退学手续。张连印从小有志气,在村中小学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中学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964年2月,张连印应征光荣入伍。入伍那天,乡亲们把他扶上高头大马,一遍遍地叮咛,他表决心说:“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
张连印立志要成长为党的好战士。在部队,他不仅真切地感受着家的温暖,而且在军训比武等各项活动中,争先恐后,积极肯干,一年后就入了党,两年后被提拔为排长。张连印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成绩斐然。当战士是“五好战士”、训练尖子、学雷锋标兵,当指导员、连长时所在连被评为“四好连队”,军旅生涯40年始终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忠实履职尽责,出色完成使命任务。他当了师长,还是照常每天带头跑完5公里额定任务。其间,在部队党组织推荐下,张连印上过步兵学院、炮兵学院、空军学院,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一直都是优等生。
“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将军,我自己的每一步成长、每一次发展都是组织的培养与关怀,我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而自豪,为自己是一名战士而骄傲,对党的教育培养永远感恩,我要用余生回报恩情。”说到动情处,张连印的眼眶湿润了。
治沙播绿 造福家乡
“张连印的老家张家场村,位于全国林业六大工程之一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是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村里耕地占36%,其余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指着地图,左云县人民武装部政委赵垚介绍。
从部队退下来后,张连印就想着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做些事。风起沙扬,站在家乡的荒山上,张连印下定决心,回乡植树造林、治理风沙。保家卫国是报效人民,为民植树也是报效人民。
“我要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新战场。在与乡村两级签订承包合同时,我主动提出:一不损害群众利益;二不损害集体红利;三不要地权林权,30年合同到期后,将林地无偿交给集体。”张连印道出了植树的初衷。
2003年10月,张连印选址旧村东南十里河畔沙滩,打响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第一战。当年的这片“基地”,除了一块块零星分割的庄稼地,大多是光秃秃的荒滩,没有几棵树木。面对自然环境恶劣、土质荒漠化严重、少雨干旱缺水、树苗成活率低的现实,面对缺政策支持、缺资金资助、缺设备保障、缺人员参与等诸多困难,张连印没有退缩,他说,在军人的字典里没有“失败”这样的字眼。开弓没有回头箭,治荒播绿这场攻坚仗必须打赢。
张连印拿出积蓄作为启动资金,在村头荒地上搭起了帐篷,盖起了小平房,动员妻子从石家庄市赶过来,一起开荒种树,每天早出晚归,修路、通电、打井、修渠、平整土地、育苗植树。花光了几十年积蓄,还向儿女们借钱,先后投资数百万元用于植树。儿子张晓斌,28年军龄,8年正团,选择自主择业后,跟着张连印回老家一起植树造林。
万事开头难。2004年,经过几个月辛苦种下的1万多株树苗,大多枯死,成活率还不到一半。张连印蹲在林间地头反思查找原因,是传统的栽种方法难以适应当地干旱缺水环境,以及种植技术不够科学所致。为此,他购买了10多种专业期刊和书籍,潜心研究;到本县、周边县区和东北林场参观考察,学习经验技术。为解决干旱少雨缺水问题,在荒滩上打了8眼机井,挖了3400多米长的灌溉渠;建成300亩的苗圃基地,培育樟子松、油松、侧柏、新疆胡杨等20多个品种,为植树造林提供优质树苗稳定渠道。从2005年开始,树苗成活率稳步提升,目前成活率已达85%以上。
按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他承包的1处400多亩林地,每亩每年补助170元,他将补助款分文不留,全部发给老百姓,而包含在补助费中的树苗补栽等费用,他则自掏腰包。
2011年6月,正当张连印干得风生水起时,体检发现罹患肺癌。做完右肺中叶切除术和化疗后,张连印又回到了植树现场,随后几年间,病情进一步恶化,又相继查出脑梗、肺癌骨转移等多种病症,随时可能丧失自理能力,需要有人陪护,组织上专门安排他治疗休养。他却动情地说,军人的价值在战场,防风治沙就是我现在的战场,只要还能动,就不当逃兵。面对疾病的折磨,张连印没有畏惧退缩,经过专家保守治疗后,又回到“战斗岗位”。目前,通过吃药、保健、锻炼,张连印身体各项机能指标正常。
晨曦初露,在张家场村北梁,村民们经常看见张连印穿着迷彩服,肩扛铁锹,穿梭于林木之间。
18年来,张连印和村民一道义务植树造林6000亩,为学校、部队及周边乡村无偿提供树苗30余万株,参加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植树造林1.2万余亩,累计植树1.8万余亩、205万余株。截至目前,林木基地初步估算总价值有5000多万元。张连印把林权和地权、退耕还林的补助全部交给村民,生态建设成果全部交还集体,通过生态建设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如今的张家场村,已是远近闻名的生态园林示范区。这里郁郁葱葱,绝迹多年的黄鹂和杜鹃飞了回来,山里也有了黄羊和狐狸的踪迹,呈现出一派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景象……
不忘初心 爱党为民
“回家乡18年来,张连印牢记党的嘱托,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同家乡的人民群众一道植树造林,实现了一个党员干部践行宗旨的为民情怀,为我们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立德立身立业的良好形象。”左云县人大人事工委主任池恒广曾长期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他这样评价张连印。
“领导干部总有退休的一天,但共产党员没有退休的时候,要活到老、学到老。”近年来,张连印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学思践悟中铸牢理想信念、增强行动自觉,做学习“两山论”的宣传员、践行“两山论”的战斗员。
“党指到哪儿,我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在作先进事迹报告时,张连印总是这样开场。回乡以来,他为党政机关、中小学校、国有企业等作辅导报告20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2000多人次。他创办的苗圃基地被左云县委命名为“清风林党性教育基地”,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右玉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先后接待100多个团体参观学习。在他的感召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治沙播绿事业。
张家场村的乡亲们感激张连印的付出和奉献,在建设防护林区瞭望台时,准备给他立一座“将军台”石碑,并刻上他的名字,他坚决拒绝并语重心长地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做这些不是为图名利,是在尽一名老党员的义务。老百姓说,将军的石碑虽然没有在村里立起来,但口碑已经立在大家心里了。
走进“清风林党性教育基地”陈列馆,映入眼帘的满是张连印的荣誉:中组部授予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选的“全军先进退休干部”,中国老促会评选的“老区建设先进工作者”,山西省政府授予的“山西省林业建设先进个人”,大同市委授予的十大“党员标兵”、大同市“最美党员”、“感动大同”杰出人物等,左云县委县政府表彰其为“热爱家乡、建设左云”模范标兵……
“我只是为家乡做了点小事,党和政府却给予了我很多的荣誉。我是一名有着56年党龄的党员,也是一名有着40年军旅生涯的战士。我能够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将军,全靠党的培养、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支持。”在陈列馆里,张连印举目远望,踌躇满志,“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尽忠、为国尽职、为民尽责。继续当好生态建设的宣传员、绿化荒山的战斗员、森林树木的护卫员,让左云的山更绿,环境更美。”(记者邓伟强)
忠诚一辈子 奉献一辈子
绿了张家场,白了将军头。在全省上下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之际,10月18日,中宣部授予我省左云县张连印“时代楷模”称号,表彰这位老党员牢记使命、忠诚于党,不忘初心、回报人民,18年带领乡亲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张连印同志可钦可敬,可望可及,可学可比。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驻晋部队官兵要见贤思齐、比学赶超,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力量,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张连印就是这样一位卸甲不移志、退伍不褪色,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楷模。在党的培养下,从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放牛娃,成长为军队高级干部。戎马倥偬大半生,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离休后放弃优渥生活享受,甘愿回到塞北家乡,风餐露宿、开荒植苗,战天斗地,造福乡梓。他是初心使命的真挚坚守者、“两山论”的生动实践者、革命传统的模范传承者,是心系人民、造福家乡的“绿化将军”,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正如老将军所言,“党指到哪儿,我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时代楷模”张连印的不平凡事迹,带来深刻启迪,向老将军致敬,向老党员学习。
学习“时代楷模”张连印,就要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要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学习“时代楷模”张连印,就要为人民谋幸福。“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学习“时代楷模”张连印,就要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广大老党员老干部要珍惜光荣历史、永葆政治本色,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坚持以自觉自愿、量力而行为前提,服务社会、造福百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正能量、再作新贡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我们要颂扬时代楷模、礼敬时代楷模、学习时代楷模,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勇于担当、苦干实干,不断开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山西日报评论员)